• 首页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常见问题解答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首页
期刊
2022年
第11期
影像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超声表现及其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 析粤北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2021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拥有完整术前超声图像特征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的 I D C 的病例资料,分子分型依据 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以及细胞核增值抗原(Nuclear proliferative antigen,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型包括:LuminalA 型、 LuminalB 型、ERBB2 阳性型以及 Bassal-like 型。结果:80 例病例中,LuminalA 型占 12.5%(10 例),LuminalB 型占 55.3%(44 例), ERBB2 阳性型占 18.8%(15 例),Bassal-like 型占 13.3%(11 例)。从超声图像特征血流、形态、边界、淋巴结数量以及肿块长径等方面比 较,4 个亚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弹性评分、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与内部回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80 例 IDC 病例中,LuminalA 型与 LuminalB 型转移的淋巴结数量相对较少,多数病例的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而 ERBB2 阳性型的血供 相对丰富,肿块体积较大,转移的淋巴结数量较多;Bassal-like 型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肿块大且淋巴结多。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 的超声图像与其分子亚型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以此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早期诊断的重要临床依据。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分子分型

  • 首页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常见问题解答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网
超星

版权所有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京ICP备2025106106号-1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