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影像学表现及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其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医院2020年3月收治的一例儿童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DFSP典型的超声表现为边界清的低回声肿块,常高于皮肤,可有分叶,多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典型的CT表现为较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大部分增强后呈较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像及STIR呈高信号,而在DWI上多呈高信号表现。部分病例的表现亦不典型。结论:超声、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缺乏特异性,需结合病理穿刺方能确诊,但是仍被认为是DFSP的首选检查,超声安全廉价,重复性好,可清楚观察肿块的边界、内部回声、血运情况等,且方便多次随访;CT、MRI则对于肿块的侵犯深度、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以及强化方式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如此,影像诊断对于患者手术范围的评估及术后的随访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儿童;影像诊断;病理;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