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在肝硬化型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价的意义及与肝癌微循环变化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硬化型肝癌患者82例,均行血浆D-D检测以及CT灌注成像(CTPI)检查,根据实体瘤疗效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 = 54)和无效组(n = 28)。比较两组血浆D-D以及CTPI参数[血容量(BV)、血流速(BF)、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表面通透性(BS)]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D-D对肝硬化型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并分析血浆D-D与CTP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型肝癌TACE术后无效组血浆D-D水平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型肝癌TACE术后CTPI灌注参数BF、BV水平均低于无效组,MTT、HAF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D-D以及CTPI灌注参数BF、BV、MTT、HAF水平对肝硬化型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评估AUC分别为0.840、0.836、0.827、0.789、0.753,灵敏度分别为79.3%、85.7%、70.2%、81.6%、72.5%,特异度分别为86.8%、66.7%、85.4%、61.5%、70.0%。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D-D水平与肝硬化型肝癌患者CTPI参数BF、BV均呈正相关(r = 0.703、0.661,P<0.05),与MTT、HAF呈负相关(r = -0.602、-0.588,P<0.05)。结论:血浆D-D对肝硬化型肝癌TACE术后疗效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与肝癌微循环变化存在相关性,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型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血浆D-二聚体;疗效评价;肝癌微循环;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