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术前超声影像组学特征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乳腺硬化性腺病(S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4年4月于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术前超声检查的120例IDC和S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证实80例IDC和40例SA,均有完整的术前灰阶超声声像图。将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84例和验证集36例。基于术前灰阶超声声像图,勾画并提取感兴趣区(ROI)的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建立超声影像组学评分(RS)。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经2次降维筛选,共获得9个最优纹理特征,其中2个一阶统计特征、1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4个灰度区域大小矩阵特征、1个邻域灰度差异矩阵特征、1个灰度依赖矩阵特征。计算预测IDC和SA患者的RS,以此为基础构建诊断预测模型。训练集中IDC和SA患者的RS分别为(0.56±0.21)分、(0.23±0.17)分;验证集中IDC和SA患者的RS分别为(0.51±0.11)分、(0.27±0.13)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95% CI:0.861~0.973),验证集的AUC为0.886(95% CI:0.789~0.926);准确率分别为86.80%和84.27%,灵敏度分别为87.60%和85.01%,特异度分别为86.20%和76.7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79%和69.6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2%和84.79%。该模型无论在训练集还是在验证集均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IDC和SA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结论:基于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区分IDC和SA,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诊断效能,可作为乳腺病变潜在的候选诊断工具,为后续个体化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硬化性腺病;超声检查;影像组学;感兴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