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颅脑 CT 灌注检查后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后处理的可行性。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12月北京市延庆区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给予颅脑CT灌注检查,根据应用后处理技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人工组和AI组,各 60 例。比较两组后处理时间、后处理图像质量及重组后各血管合格条数,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 AI 后处理及人工后处理检查结果与 DSA 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AI 组的后处理时间为(4.26±0.83)min,短于人工组的(6.95±1.17)min(P < 0.05)。AI 组图像质量中小动脉细节显示、图像噪声及静脉污染评分分别为(3.89±0.06)分、(3.88±0.05)分、(3.82±0.07)分,高于人工组的(3.81±0.09)分、(3.72±0.15)分、(3.65±0.12)分(P < 0.05)。AI 组中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及左椎动脉血管合格条数多于人工组(P < 0.05)。AI 后处理技术检查结果与 DSA 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640)高于人工后处理技术(Kappa=0.368)。结论:将AI 技术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颅脑 CT 灌注检查后处理中,可优化图像质量,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计算机体层摄影;颅脑 CT 灌注检查;人工智能;后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