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肝血管瘤、肝脏肿瘤诊断过程中实施多排螺旋 C T 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6 月—2020 年 5 月 30 例病例,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 10 例、肝脏转移瘤患者 10 例、肝血管瘤患者 10 例,分别纳入 1、2、3 组,诊断过程中均实施多排螺旋CT。结果:1 组、2 组及 3 组占位病灶的肝血流(HBF)水平、肝动脉灌注分数(HAF)依次递减,通过时间(MTT)依次缩短(P < 0.05);对比 2 组及 3 组,1 组肝血容量(HBV)明显更高,3 组比 2 组更高(P < 0.05);对比三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水平(P > 0.05);1 组、2 组及 3 组病灶附近的肝动脉灌注分数(HAF)依次递减(P < 0.05);对比 1 组及 3 组,2 组肝血流(HBF)水平、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水平明显更高(P < 0.05);对比三组肝血容量(HBV)、通过时间(MTT)(P > 0.05);1 组、3 组及 2 组正常肝脏肝动脉灌注分数(HAF)依次递减,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水平也依次递减,2 组、3 组及 1 组通过时间(MTT)依次递减(P < 0.05);对比三组肝血容量(HBV)、肝血流(H B F)水平(P > 0.05)。结论:肝血管瘤、肝脏肿瘤诊断过程中实施多排螺旋 C T,肿瘤位置不同,影像学差异显著,可诊断肝脏肿瘤良恶性。
【关键词】多排螺旋 CT 诊断;肝血管瘤;肝脏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