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前 CT 图像特征,预测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12 月—2023 年 3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收治的晚期 NSCLC 患者,收集患者经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后,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分析治疗前影像图像特征,定性和定量的 CT 图像由两位放射学家独立评估,主要评估以下影像特征:肿瘤长径、短径、CT 值、形态(“分叶征”、团块、不规则形、类圆形)、清晰度(清晰、欠清、模糊)、磨玻璃影、阻塞性改变、“毛刺征”、血管征、坏死、钙化、血管穿行、支气管征、空洞、血管、“胸膜凹陷征”、淋巴结肿大、肺内转移、远处转移等。结果:共有 50 例患者最终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 13 个月,有效组有 31 例(有效率达 62%),无效组有 19 例。两组肿瘤的大小(长、短径)以及是否淋巴结、肺内或远处转移,对于疗效的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肿瘤内部的特征(CT 值、坏死、钙化、瘤内血管穿行、支气管充气征)及周边其他特征(形态、毛刺、胸膜凹陷、阻塞性肺炎等)检出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仅无效组肿瘤周边的影像特征中“血管征”例数(10 例)较有效组(6 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免疫联合治疗在进展期肺癌中具有较好预后效果,CT 检查的随访作为最常规的检查方法,通过肿瘤的影像特征,尤其是血管征可较好预测其治疗疗效,对于临床的提示及方案的制定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