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 CT 定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2 月—2024 年 2 月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 102 例 NSCLC 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证实是否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双能量CT 检查,比较两组间患者纵隔淋巴结分布情况、临床资料和双能量 CT 定量参数 [ 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标准化碘浓度(NIC)] 差异,分析上述参数对 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102 例 NSCLC 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35 例(34.31%),共有 195 枚纵隔淋巴结纳入研究,其中转移组 52 枚,非转移组 143 枚,两组淋巴结纵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转移组淋巴结主要分布于 7 区(21 枚,40.38%)、10R 区(7 枚,13.46%),未转移组主要分布于 7 区(34 枚,23.78%)、4L 区(23 枚,16.08%);转移组 T1 ~ T2 分期患者比例低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转移组比较,转移组动脉期、静脉期 IC、Zeff、NIC 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静脉期 IC、Zeff、NIC 等参数评估 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范围为 0.767 ~ 0.866(P < 0.05),联合评估的 AUC 为 0.919(P < 0.05)。结论:双能量 CT 定量参数对 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双能量 CT;定量参数;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