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采用弥散系数(ADC)、弥散加权成像(DWI)等技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免疫治疗,评价其疗效。 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12 月在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 30 例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 抗和含铂类药物进行免疫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 1 ~ 8 周行胸部 CT 扫描。依据 CT 扫描瘤体直径改变,将患者分成治疗有效组 与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 ADC 值、最大径、最小径变化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4 周后,有效组与无效组肿瘤最大直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治疗后有效组的 ADC 值升高,无效组 ADC 值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 8 周时,两组肿瘤直径变化率及 ADC 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有效组 ADC 变化率高于无效组(P < 0.05)。 结论:MRI 与 DWI 联合检查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早期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DC 值的变化率是评价免疫治疗效果的一灵敏指标。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弥散系数;肺癌;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