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脂肪量化技术测量椎体脂肪含量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意义。方法:选取 2022 年 7 月— 2023 年 7 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40 例骨质疏松非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对照组)和 40 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折组)为研究对象, 均行常规 MRI 扫描,并采用 MRI 脂肪量化技术测量病变椎体脂肪含量指标 [ 脂肪分数(FF)、脂肪化面积比(VFAR)、脂肪化指数(VFI)、 脂肪信号强度比值(VFSR)] 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骨折组 椎体脂肪含量指标 FF、VFAR、VFI 及 VFSR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发组椎体脂肪含量指标 FF、VFAR、 VFI 及 VFSR 水平均高于单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脂肪量化技术测量椎体脂肪含量指标 FF、VFAR、VFI 及 VFSR 诊 断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灵敏度分别为 90.0%、62.5%、82.5%、70.0%,特异度分别为 85.0%、72.5%、70.0%、80.0%。结论:MRI 脂肪量化 技术通过对椎体脂肪含量的量化,可提高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效能,且随着椎体脂肪含量的增加,骨质疏松患者发生多椎体压缩骨 折的风险越大。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MRI 脂肪量化技术;脂肪含量;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