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引起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2 年 3 月在单县中心医院就诊的 176 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骨折组 36 例与非骨折组 140 例,记录基本 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术后随访情况等,采用单、多因素回归分析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评估数字 X 射线摄影(DR)及磁共振成像(MRI)在骨水泥渗漏及新发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组年龄偏大(P < 0.05)。 骨折组术前骨密度 T 值为(-3.9±0.86)、非再发骨折组术前骨密度 T 值为:(-2.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分析显示高龄、骨折椎体后凸 Cobb 角纠正不当、骨质密度偏低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CT 检查发现 30 个椎体 35 个部位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椎旁静脉渗漏 20 个,椎管渗漏 3 个,椎间孔渗漏 2 个,椎旁软组织渗漏 10 个。 DR 发现 23 个部位发生骨水泥渗漏,MRI 发现 28 个部位发生骨水泥渗漏;MRI 诊断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 高于 DR 检查,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 DR 检查,同临床综合诊断进行一致性分析,一致性良好(Kappa 值 =0.879)。结论: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有可能产生再发骨折,引发因素很多,可从多方面干预以减少椎体再发骨折的产 生;DR 应作为术后影像学评价必要的检查方法,MRI 可以作为重要补充方法。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PVP;PKP;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