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常见问题解答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首页
期刊
2024年
第1期
影像研究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住院治疗的 80 例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骨质是否疏松,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n=40)和 非骨质疏松组(n=40)。所有患者于入院当日完成 CT,3 天内完善 MRI 检查。比较两组患者 CT 和 MRI 影像学特征,比较 MRI 测量的腰椎 椎旁肌肉面积及脂肪变性程度相关指标,包括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椎体横截面积、腰椎肌肉程度、脂肪变性比例的差异,分析骨质疏松骨 折患者和非骨质疏松骨折患者 CT 和 MRI 典型影像学表现。结果:CT 检查显示,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腰椎压缩性骨折中、重 度比例,合并爆裂性骨折比例以及骨折累及附件比例均较高(P < 0.05)。MRI 检查显示,两组患者不同信号强度占比在 T1WI 和 T2WI 序 列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 STIR 序列骨质疏松组以高信号为主,非骨质疏松组以高信号和混杂信号为主,两组患者不 同信号强度所占比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提示骨质疏松组合并脊髓损伤比例为 82.5%,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合并脊 髓损伤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156,P < 0.001)。MRI 检查指标显示,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 腰椎肌肉程度、脂肪变性比例均较低(P < 0.05);两组患者椎体横截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非骨质疏松性 腰椎骨折相比,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在 MRI 的 STIR 序列以高信号为主,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比例高。与 CT 检查相比,MRI 能够为诊断骨质 疏松性骨折提供更多的诊断指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MRI;CT;诊断价值

  • 首页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常见问题解答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网
超星

版权所有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京ICP备2025106106号-1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