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常见问题解答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首页
期刊
2021年
第4期
医学影像

【摘要】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 2018 年 5 月—2020 年 3 月本院接收的 100 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 C T 平扫与核磁共振平扫,对以上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顶叶、丘脑、基底、小脑、脑干病灶检出率方面,核磁共振分别是 8.00%、10.00%、30.00%、23.00% 与 29.00%,C T 检查分别是 8.00%、9.00%、5.00%、5.00% 与 10.00%,两种检查方法在顶叶及丘脑病灶检出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05);而核磁共振基底、小脑及脑干病灶检出率比 CT 检查高,差异均显著(P < 0.05)。梗死大小和检查时间方面,核磁共振梗死大小比 C T 检查小,而检查时间比 C T 检查长,差异明显(P < 0.05);影像学扫描病灶特征:大部分病变形态呈小圆、长圆形或者斑点,图像总无法清楚显示病灶边缘,而且未见典型占位效应。密度信号方面,核磁共振检查与 C T 检查两者之间差异明显,核磁共振检查下信号整体以等长 / 稍长的 T1 信号,长 T2 信号,而 T2 FLAIR 及 DWI 序列信号则以高信号呈现出来。结论: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其能够更好的显示病灶位置,但是由于检查费用高,检查时间长,所以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对检查方法进行选择,从而更好的判断疾病。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CT;核磁共振


  • 首页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常见问题解答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网
超星

版权所有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京ICP备2025106106号-1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