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双能量 CT 增强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微循环灌注特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在阜宁县人 民医院就诊的 72 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肝硬化组,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双能量 CT 增强扫描,另选取同期行上腹部双能量 CT 增 强扫描的 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门静脉期双能量 CT 参数 [ 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体积(V)、 碘含量(IS)、能谱曲线斜率(K)] 差异。根据临床 Child-Pugh 分级标准将肝硬化组患者分为 A 级(27 例)、B 级(25 例)、C 级(20 例), 比较三组患者门静脉期双能量 CT 参数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各参数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采用 Spearman 相 关法分析上述各参数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患者门静脉期 IC、NIC、V、IS、K 值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肝硬化 患者门静脉期 IC、NIC、V、IS、K 值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P < 0.05)。ROC 曲线结果显示:门静脉期 IC、NIC、V、 IS、K 值在鉴别肝硬化中具有显著差异,其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11、0.787、0.808、0.910、0.87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 门静脉期 IC、NIC、V、IS、K 值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 < 0.05)。结论:门静脉期双能量 CT 参数对肝硬化微循环灌注特征具有一 定的评估价值,能有效鉴别诊断肝硬化,并对肝硬化临床分级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双能量 CT;肝硬化;肝脏微循环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