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小肝癌诊断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20 年 2 月—2023 年 2 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 小肝癌患者 150 例,分别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平扫,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比较诊 断效能,比较不同病变类型检出准确率。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恶性 123 例,良性 27 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检查恶性 118 例,良性 32 例。 MRI 平扫恶性 113 例,良性 37 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诊断灵敏度 91.87%、特异度 81.48%、准确率 90.00%、阴性预测值 68.75% 均优于 MRI 平扫的 82.11%、55.56%、77.33%、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种方法诊断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病理结果显示,缓升缓降型 10 例,缓升速降型 40 例,速升缓降型 11 例,速升速降型 62 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缓升缓降型、缓升速 降型、速升缓降型、速升速降型检出率分别为 80.00%、90.00%、81.82%、96.77%,均高于 MRI 平扫的 50.00%、82.50%、36.36%、95.16%,其中 速升缓降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优势显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 够有效地检测和定位小肝癌病变,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肝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手术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