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常见问题解答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首页
期刊
2021年
第4期
影像技术

【摘要】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京顺医院在 2019 年度 1 月—2020 年度 10 月期间中的 5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核磁共振影像诊断、CT 诊断,分析并且对比各项指标。结果: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 CT,P < 0.05;CT 影像表现分型:主要分为中央型、外侧型以及侧后型,在中央型中一般是位于中线,外侧型是指已经突出了中心位置并且位于椎管外,人体伴有严重的神经根压迫症状,侧后型一般是指在中线两侧椎管;直接征象:(1)腰椎间盘后缘呈现软组织阴影情况,而腰椎间盘的形态不一、同时边缘规则以及密度一致,(2)人体突出的腰椎间盘具有钙化、腰椎间盘大小不一、腰椎间盘形态不一等情况,(3)人体椎管硬膜外呈现游离的髓核碎片、而密度与硬膜囊相比,显著增高。M R I 影像表现:(1)T1WI 呈现变性间盘和信号强度相同,和低信号呈现一种鲜明的对比,T1W2 上突出物和高信号的硬膜囊对比较为清晰,(2)MRI 矢状面图像能对髓核碎片进行定位,在椎间隙下方或者椎间隙上方,(3)患者髓核疝内伴有线形高信号,是由于血流缓慢所致。结论: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核磁共振影像诊断,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核磁共振影像;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


  • 首页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常见问题解答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网
超星

版权所有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京ICP备2025106106号-1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