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探测器宽度及扫描模式对副鼻窦 CT 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耳 鼻喉科 2023 年 2 月—4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疑似副鼻窦病变的病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 20 例。A 组采用 120 m m 轴扫,B 组采用 40 m m 螺旋 扫描,C 组采用 40 m m 轴扫,D 组采用 80 m m 螺旋扫描。记录并分析四组受检者的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 噪声值、对比噪声比(CNR),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副鼻窦 CT 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四组在客观评价方面差异均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其中 C 组的扫描时间最长,B 组的辐射剂量最高,D 组的噪声最高、对比噪声比最低。组间两两比较,A 组与 C 组差 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 组与 A 组及 C 组、D 组与 A 组及 C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四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均符 合诊断标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80 mm 螺旋扫描对副鼻窦 CT 扫描的图像质量达到了临床诊断要求,辐射剂量也更小, 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副鼻窦;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扫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