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儿童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1 月—2023 年 5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儿 62 例,均行常规磁共振以及 DWI 检查,并行 ADC 图像重建。根据发病时间(≤ 3 d、4 ~ 10 d 及> 10 d)将 62 例患儿分为Ⅰ(26 例)、Ⅱ(30 例)及Ⅲ期(6例),观察不同时期 DWI 图像特征以及 ADC 图情况,并比较不同时期病灶侧及健侧感兴趣区平均 ADC 值以及梗死灶平均相对 ADC(rADC)值。结果:DWI 图像变化:Ⅰ期全部呈高信号;Ⅱ期 2 例低信号、28 例高信号;Ⅲ期正常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较前减低各 1 例,低信号 2 例。ADC 图情况:Ⅰ期均为低信号;Ⅱ期稍低、正常信号各 2 例,高信号 1 例,其余均为低信号;Ⅲ期略高、高及混杂信号分别为 1、4、1 例。Ⅰ~Ⅲ期病灶侧与对照侧感兴趣区平均 ADC 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梗死病灶平均 rADC值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 < 0.05)。结论:磁共振 DWI 及 ADC 可以为儿童脑梗死诊断和临床分期提供客观依据,便于临床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ADC;临床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