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常见问题解答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首页
期刊
2022年
第24期
影像技术

【摘要】目的:探究肺动脉 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of the pulmonary artery,CTPA)触发点位置及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选择对诊断 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2022 年 3 月滦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 66 例,给予 患者 CTPA 检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3 例。对照组检查时触发点感兴趣区(ROI)为肺动脉干,阈值:80 H U,对 比剂总量:50 mL;而观察组患者检查时 ROI 为上腔静脉内(主动脉窗水平位置),阈值:90 HU,对比剂总量:30 mL;药物注射完毕后,追 加 20 mL 0.9% 氯化钠溶液,注意流率相同。并对肺动脉栓子检查进行不同处理重组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 CT 值以及肺动 脉诊断准确性。结果:66 例患者中,经金标准“X 线肺动脉造影”,确诊为 PE 的患者 40 例,存在 684 个栓子,三种方式对左右肺动脉干 检测均为 100.00%,另外 MPR 对段肺动脉、叶肺动脉、亚段肺动脉的检出率为 100.00%,仅亚段以下肺动脉较低,而 MIP 对该段检出率高达 92.00%。检查后,观察组右下肺静脉、肺动脉干 CT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 CTPA 检测后 6 级肺动脉显 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TPA 检查中,ROI 上腔静脉有利于提高图像清晰度,提高质量,并且可节约对比剂用量。 而 MPR 与 VRT、MIP 相对比,其检出率更高,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病变的显示效果,保证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肺动脉 CT 血管成像;触发点;肺动脉栓塞;影像学

  • 首页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常见问题解答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网
超星

版权所有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京ICP备2025106106号-1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