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对于纵隔型肺癌患者诊断实施 CT 与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以及诊断的准确度对比。方法:选取阜宁县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 年 5 月—2021 年 5 月收治的纵隔型肺癌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 50 例患者均实施 CT 与磁共振诊断,以 临床手术病例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检测结果、操作时间、漏诊与误诊情况及患者对于诊断方式满意度。结果:病 理结果显示,50 例患者中鳞癌 21 例(42.00%),腺癌 16 例(32.00%),小细胞癌 13 例(26.00%),磁共振不同肺癌类型总检出率 94.00 高于 CT 检查的 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理结果显示,50 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左肺上叶 16 例(32.00%), 左肺下叶 17 例(34.00%),右肺上叶 9 例(18.00%),右肺下叶 8 例(16.00%)。磁共振不同发病部位总检出率 94.00% 高于 CT 的 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磁共振操作时间短于 CT 检查,漏诊与误诊情况均少于 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患者对磁共振诊断满意度 96.00% 显著高于 CT 诊断的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临床对于诊断纵隔型肺癌患者 实施核磁共振成像具有重要应用意义,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准确检测出疾病类型,可以有效避免漏诊或误诊发生,患者诊断满 意度比较高,值得推广及应用于临床检测中。
【关键词】纵隔型肺癌;CT;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