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 C T 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1 年 5 月在我院治疗的 72 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源螺旋 C T 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螺旋 C T 检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病灶强化指标、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与碘覆盖值。结果:病理诊断阳性 58 例,阴性 14 例,双源螺旋 CT 诊断阳性 57 例(真阳性 56 例,假阳性 1 例),阴性 15 例(真阴性 13 例、假阴性 2 例);诊断的灵敏度为96.55%(56/58)、特异度为 92.86%(13/14)、准确性为 95.83%(69/72);72例患者中,检出胸膜凹陷征 44例(59.46%)、血管集束征 45 例(62.50%)、空泡征 47 例(65.28%)、棘突征 51 例(70.83%)、细支气管气相 32 例(44.44%)、短毛刺征 37 例(51.39%)、分叶征 52 例(72.22%);CT值增加幅度为 19~ 84 HU,平均增加幅度为(36.24±12.75)HU;CT 值增加幅度> 20HU 的患者有 64 例(88.89%),> 30 HU 的有 51 例(70.83%),15 例在静脉期出现边缘点或结节中间高密度条状影;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 I C A P)在(12.81±6.24)%、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 I C V P)在(28.65±9.24)%、动脉期病灶碘覆盖值(CTAP)在(29.57±7.38)HU、静脉期病灶碘覆盖值(CTVP)在(28.02±6.95)HU、动脉强化分数(AEF)在(106.78±36.72)。结论:双源螺旋 C T 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高,能清晰显示各影像学征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双源螺旋 CT 技术;诊断鉴别;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