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 64 排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在肝癌及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0 年 1 月—2021 年2 月收治并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确诊的肝硬化患者 55 例与肝癌患者 57 例,并选取同期经我院临床及影像证实的肝血管瘤患者 112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 64 排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检查。统计不同检查方式临床检出情况,分析 64 排螺旋 CT 后处理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性情况及影像表现。结果:肝硬化检查中,64 排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的阳性检出率为 98.18%,阴性检出率为 100.00%,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64 排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的阳性检出率与阴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 < 0.05)。在肝癌检查中,64 排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的阳性检出率为 98.25%,阴性检出率为 100.00%,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64 排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的阳性检出率及阴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 < 0.05)。肝硬化检查与肝癌检查中,64 排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均较高。64 排螺旋 CT 扫描检查后图像处置技术较为清晰地提示了肝癌肿瘤与周边血管壁的毗邻情况。结论:64 排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能更好地鉴别诊断肝癌及肝硬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建议在临床检查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肝癌;肝硬化;超声检查;容积再现处置;多平面重建技术